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试验规范

试验规范

【报告摘要】桥隧技术发展论坛、隧道工程建设技术论坛

发布时间: 2023-10-25 10:07:09 |   作者: 试验规范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桥梁院总工程师,工学博士,毕业于湖南大学,正高级工程师。先后主持和参与了湘西矮寨特大桥、佛山平胜大桥、益阳茅草街大桥、汝郴高速文明特大桥等20多座特大桥梁工程的勘察设计和10多个省部级科技项目,先后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国家及省部级勘察设计奖18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及发明专利44项,参与编写标准规范3部。

  摘要:青龙洲大桥是益阳西环线跨越资江的控制性工程,其主跨布置为(60+110+260+110+60)m,是国内首座采用钢-UHPC超高性能轻型组合加劲梁的自锚式悬索桥。该自锚式悬索桥在组合加劲梁中创造性地采用了UHPC纵向矮肋板桥面结构及无焊接“T”型湿缝构造,大幅减轻了结构自重、提高了接缝抗裂性能。UHPC新型结构在青龙洲大桥中的应用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本报告将详细的介绍UHPC纵向矮肋板桥面结构及施工新工艺在青龙洲大桥中的创新应用。

  石柱,湖南路桥建设集团技术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公路桥梁技术管理和科学技术创新工作,二十多年一直专注于特大型桥梁深水基础、超高索塔、大跨径桥梁架设等关键技术探讨研究,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先后主持/参与了南京长江二桥、南京长江三桥、矮寨特大悬索桥、荆岳长江公路大桥、杭瑞高速洞庭湖大桥等特大型桥梁的建设,参建的多座大桥获得了包括国家优质工程金奖、鲁班奖、詹天佑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古斯塔夫斯.林德恩斯和GRAA国际道路成就奖等国家级和国际最高质量和科技大奖11项,省部级奖24项;个人出版著作6部,参编标准4部,获省部级科技奖4项,发明专利(软著)13项。

  摘要:钢桁架系杆拱桥集拱桥与梁桥的优势于一身,具有造型优美、结构符合常理、承载力高等特点,其结构刚度、稳定性和抗震能力对比其他桥型均有较大优势,目前单主跨、螺栓接连的钢桁架系杆拱桥在世界各国得到大量应用,其传统施工方法为先拱后梁施工工艺,采用全焊接的四跨连续飞燕式钢桁架系杆拱桥在我国公路桥梁建设中尚属首例。本报告以暮坪湘江特大桥为例,重点介绍了大桥的结构设计特点、高精度智能化制造和安装技术、拱梁同步实施工程技术、自平衡双悬臂悬拼施工技术等的研究和实践,对同类桥梁的建造具备极其重大的借鉴意义。

  赵振平,中交中南工程局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个人获得中国建筑业“鲁班奖”工程建设项目经理、全国优秀项目经理、全国优秀建造师、茅以升科技奖、中国公路学会科技奖等多项荣誉及奖项,个人主持编制行业及区域标准多项。对长大公路隧道施工、公路深厚软基轻质化处理技术、智能自动化预制梁场等有深入研究,现为东南大学、长安大学、河南理工校外指导教师,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受聘专家。

  摘要:本报告依托郑州市四环线工程——目前亚洲应用短线节段预制拼装预应力混凝土城市桥梁顶级规模的建设工程,针对城市大跨径桥梁节段拼装实施工程技术,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从节段预制拼装桥梁发展历史、节段梁施工工艺原理、技术问题交流探讨等三方面展开分享。桥梁构件预制化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趋势,也是城市建设低碳化的必经之路。而在交通繁忙区域,采用预制构件拼装施工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社会交通的影响,因此预制节段拼装技术在城市建设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顾民杰,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住建部全国注册工程师专家委员会委员、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桥梁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硕士研究生,长期从事城市特大型桥梁设计与研究工作,曾负责宁波大榭二桥、梅山春晓大桥(梅山红桥)、中兴大桥、株洲清水塘大桥等一批具有特色的大型桥梁工程设计。曾获第十四届茅以升科技奖(桥梁青年奖)、上海工匠、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获FIDIC优秀工程奖、全国优秀设计一等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

  摘要:株洲清水塘大桥为株洲市第八座跨江大桥,跨湘江主桥为(100+408+100)m三跨连续中承式钢桁架拱桥,是目前湘江最大跨径拱桥结构,大桥于2023年9月28日建成通车,取得良好效果。报告重点介绍大桥结构体系、边跨开敞式主桁结构、UHPC组合桥面主梁结构、人车上下层分离布置等技术特点和设计创新。

  石云冈,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bim科技中心主任,曾任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公路设计研究院桥梁副总工、桥隧设计所所长。毕业于同济大学,主要是做公路桥梁设计咨询科研工作,获全国性协会科学技术类奖5项,省优秀设计一二等奖8项,授权专利8项。

  摘要:本次报告结合项目技术特点创造了“三个第一”:第一次实现在85m高墩上连续现浇546m的整体预应力砼箱梁,国内公路桥梁第一次完成104.5m超小半径曲线架设,湖南省第一个大规模的山区高速公路全高架桥枢纽互通立交。报告重点介绍桥梁设计、高墩小半径曲线桥建造创新技术等。

  侍永生,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三级项目负责人,毕业于中南大学,主要是做公路桥梁设计咨询科研工作,担任过多个特大桥、高速公路项目负责人。现主要研究方向为BIM技术在高速改扩建大跨径老桥拆除方案中的应用、大跨径下层式简支钢箱拱组合梁系杆拱桥在湖区限制性航道上的应用及高速公路枢纽互通小半径桥梁结构方案研究,在全国核心期刊《公路工程》发表论文3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得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

  摘要:唐家河特大桥是张花高速古丈连接线上一座技术特大桥,桥长294.2m。主桥采用200m上承式钢管砼拱桥。大桥跨越深切“V”形峡谷,岸壁陡峭,河口宽约220m,河谷底宽约60m,谷深约170m。涂乍特大桥是S253保靖迁陵至夯沙公路上一座技术特大桥。主桥采用252m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大桥跨越深切“V”形峡谷,岸壁陡峭,河口宽约330m,河谷底宽约70m,谷深约220m。上述桥位区岩溶发育,存在溶洞、溶蚀裂隙等不良地质,大桥设计、施工难度大。本次报告针对项目特点,分析重、难点,讲述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成功地解决了山区深切“V”形峡谷大跨径拱桥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的过程。

  李育林,广西路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办公室(BIM应用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广西知识产权中青年专家。主要是做公路、桥梁实施工程技术研究,参与了中越北仑河二桥、培森柳江特大桥、飞龙大桥、平陆运河旧州特大桥等桥梁建设及技术创新。获广西科学技术奖2项,广西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授权专利54项,主持或参与省厅级课题20余项,主编或参编地方标准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3篇。

  摘要:波形钢腹板连续刚构桥相比于传统的混凝土刚构桥,具有自重轻、避免腹板开裂、改善下挠、便于装配式施工等优点,发展迅速。广西路建集团承建的飞龙大桥,主跨185m,是目前世界最大跨径1800型波形钢腹板连续刚构桥。本次报告将介绍大桥开展的波形钢腹板、箱梁、钢混结合部力学和疲劳性能试验研究,通过对比多种波形钢腹板悬臂浇筑施工方法的优缺点,深入分析了飞龙大桥绿色智能建造技术创新内容,总结了基于北斗系统的智能浮运系统、智能吊机、数字孪生技术等多项智能建造关键技术,为200m级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绿色、智能、快速建造提供有力支撑。

  梁健,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桥梁分院副总工程师,四川省钢管混凝土桥梁工程技术探讨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桥梁设计和科研工作。主持设计了主跨510m钢筋混凝土拱桥——四川新市西宁河大桥、缆跨696米无塔悬索桥——四川木里理塘河大桥等大量工程,取得多项技术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省部级及以上优秀设计奖27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编写交通行业规范1部、四川省地方规范7部,并先后获四川青年科技奖、中国公路青年科技奖、四川省优秀青年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师、国家优质工程奖突出贡献者等称号。

  摘要:钢筋混凝土强劲骨架成拱拱桥具有跨越能力强、刚度大、承载能力高、维护方便等优点,在山区桥梁建设中应用慢慢的变多、跨径慢慢的变大。但是,随着桥梁建设条件复杂性的进一步加剧,其建设也面临多项技术难题。

  报告将以主跨510m的四川新市西宁河大桥为背景,分析在山区复杂建设条件下,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强劲骨架成拱拱桥面临的建设难题,介绍了其在设计理念、结构构造、成拱工艺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并展望了该类桥梁的发展前景

  1.《云南昌保高速软岩大变形隧道开挖补偿法技术应用及竖井辅助实施工程技术创新》

  韩玉,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博士,教授级高工。长期从事桥梁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研究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国家级工法5项等。先后参与或主持重庆万州大桥、安徽蚌埠大桥、杭州钱塘江四桥、四川沪渝高速合江长江一桥等技术复杂桥梁的建造,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其主持建设的项目获詹天佑奖3项、鲁班奖3项、国家优质工程1项。撰写并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参编书籍3部。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广西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摘要:以云南省昌保高速昌宁隧道为工程依托,针对隧道里程长、工程地质条件差、施工难度大等特点,开展软岩大变形隧道关键实施工程技术创新研究。报告主要从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及竖井辅助主洞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介绍,首次将竖井辅助主洞施工技术、NPR锚索高预应力补偿及吸能控制技术应用于滇西横断山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软岩隧道施工,解决了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国际性难题,为后续地质条件复杂长大隧道的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杜闯东,中铁隧道局大盾构管控中心常务副主任、技术与管理研究院装备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特贴专家,中国中铁专家,主要从事盾构/TBM工程领域技术与管理研究工作。参加(参与)了广州地铁4-5-6号线、广深港高铁狮子洋隧道、长株潭城际湘江隧道、以色列特拉维夫地铁、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汕头苏埃海湾隧道、川藏铁路色季拉山隧道、深圳春风和妈湾隧道等系列工程项目的建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火车头奖章和“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创新集体,获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20余篇,编著出版《高原铁路隧道掘进机(TBM)施工技术》专著1部。

  摘要:本报告主要从盾构/TBM选型及适应性分析、大直径盾构始发与接收、大直径盾构掘进姿态控制和大直径盾构隧道结构设计相关技术等方面,对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向业内专家进行汇报,旨在通过本报告与业内专家对大直径盾构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阐明本人在相关技术问题方面的看法和思考,也希望通过相互交流,引起相关专家的共鸣或争鸣,以便进一步在能行业内开展更加广泛的相关技术探讨研究,共同推进大直径盾构技术的发展。

  温竹茵,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专业,主要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的设计与研究工作。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一、二等奖6项,全国及省部级优秀设计、咨询奖11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4项。先后主持了龙耀路越江隧道、迎宾三路隧道、周家嘴路越江隧道、银都路越江隧道、北横通道、诸光路隧道、济南黄岗路穿黄隧道等十多项大型隧道工程。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参编专著一部。

  摘要:济南黄岗路穿黄隧道全长5.8km,其中盾构隧道长3.3km,隧道外径16.8m,采用单管双层双向6车道布置,是内地最大直径的盾构隧道。盾构机直径达到17.4m,穿越地上悬河、规划更新加高近10m的黄河大堤、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敏感建构筑物等关键节点。需要解决超大直径盾构机、超浅覆土穿越、地层条件复杂、荷载变化剧烈、水压高、环境保护要求高等技术难点。报告将依托该工程对上述关键技术展开详细论述。

  王海林,高级工程师,现任湖南建投集团旗下湖南省交通设计院隧道院院长,湖南省盾构隧道与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专业,主要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设计研究工作。获“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英才”、“中国公路学会隧道优秀工程师”等称号,入选芙蓉计划——湖南省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负责完成汕头海湾隧道、长沙湘雅路过江隧道等多座越江跨海水下盾构隧道科研设计,获部省级奖10项,专利授权33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摘要:汕头海湾隧道是国内“最具挑战性的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是国内首座地处8度地震烈度区的海底隧道,代表着我国穿江越海隧道科技世界领先水平,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入围国际隧协大奖“年度重大工程奖”及“年度技术创新奖”。基于该项目“大、高、硬、浅、险”五大技术难点,报告从超大直径盾构机选型、高烈度地震区盾构隧道抗震设计、长大海底隧道通风救援以及复杂地层超大直径盾构掘进技术等四个方面做相关关键技术介绍,对今后类似穿江越海通道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杨钊,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2010年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岩土工程专业,主要是做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方向研究,先后主持了孟加拉国卡纳普里河底隧道、川藏铁路、南京纬三路过江隧道等国内外重大工程的技术工作,现为中交二航局隧道方向专业总工程师。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中文核心以上学术论文40余篇,个人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武汉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工程建设科学技术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及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英才等称号。

  摘要:随着数据采集、数据传输、软件开发等信息化技术发展,盾构隧道正朝着智能建造方向发展。智能盾构是基于现有的信息化技术,通过计算机技术、机械电子技术等学科交叉融合,促使隧道建造全生命周期实现数字化设计、数字化施工、数字化监测、以及数字化运维。针对盾构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智能化程度低的问题,分别从盾尾间隙自动化测量、管片拼装智能选点、智能化二次注浆等方面分享团队的研究成果,展望下一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