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标准规范 > 施工规范

施工规范

2020公路交通有哪些大事?专业盘点来了!

发布时间: 2024-03-18 00:30:22 |   作者: 施工规范

  尽管过去的一年充满艰辛,我们仍旧是没有停止前行的步伐,坚信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所有困难、迎接未知挑战。

  每一张满是口罩印痕的脸,每一个穿着防护服的背影,每一次风雨无阻的坚守,温情且坚定地守护着世间你我。

  每一条通村入户的农村公路,每一辆载满乡愁的客车,兑现着“小康路上决不让任何一个地方因交通而掉队”的郑重承诺。

  桥梁跨越山海,隧道通往光明,高速落笔,山河添色,纵横谱写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篇章。

  山水相逢中,“十三五”圆满收官。新的一年,“十四五”征程开启,我们要在辽阔的白纸上种下希望,书写理想,用奋斗之源浇灌路上的奇迹和辉煌。

  “真的太感谢啦!若不是你们紧急援助,这批抗疫应急物资就无法按时到达应急仓库,县城各大医院、社区、街道的物资配给将受一定的影响。”江苏省泗阳县物资储备局局长单士高对江苏省交通综合执法局徐盐支队开辟“绿色通道”,保障运送防控应急物资车辆顺利通行表示感谢。

  2020年1月30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公路保通保畅的通知》,全国各地公路交通管理部门依据统一部署,分类施策、因地制宜、依法规范、科学管控,高标准、高效率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公路保畅,着力确保“一断三不断”“三不一优先”,保障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路网畅通。

  在这场“战争”中,公路网成为战斗一线。“我是交通人,坚守是我的职责;我是员,面对疫情不能退缩”。在党中央统一指挥下,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坚决落实“一断三不断”“三不一优先”要求,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联防联控机制,有力有序做好疫情防控和交通运输保障工作。

  疫情期间,每天都有无数公路人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兢兢业业、义无反顾,积极防控、保障畅通,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他们有多平凡,就有多伟大”。

  疫情之下,重大工程不能“停摆”。复工复产,交通先行;交通不畅,百业难兴。随着各地吹响复工复产的号角,相关公路交通部门采取多种举措,保障超过1亿农民工返岗就业,助力重启经济社会活力。

  为最大限度释放免收车辆通行费政策红利,切实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2020年2月17日至5月5日的79天,全国收费公路免费通行。在此期间,全国收费公路共免收客、货车辆通行费1593亿元,同时“免费不免责”“免费不免服务”,有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疫情防控,让2020年的春节有了更为特殊的意义。春节是亲情的凝聚,很多公路人虽然无法与家人团圆,却让我们正真看到了一个更大的“家”。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从政府到社会,从行业管理者到一线工作人员,全力打好交通运输疫情防控阻击战成为共同的目标。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公路人顾全大局、共同发力,凝聚起防控疫情的强大合力,展现了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良好精神风貌。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公路交通部门扎实做好疫情防控、持续强化运输保障、助力迅速实现复工复产、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为尽快回到正常状态生产生活秩序、保障经济社会正常运作、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0年12月24日,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南京长江第五大桥)通车。这是世界首座轻型钢混组合结构斜拉桥,也是跨径最大的钢混组合索塔斜拉桥。

  “大桥世界首创的粗骨料活性粉末混凝土桥面板,厚度只有17厘米,其强度却是普通混凝土面板的5倍,能确保路面10至15年的耐久性与长寿命。”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桥隧工程一处处长、南京长江第五大桥项目指挥部副指挥长沈斌说。

  2020年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紧要之年,公路交通凝心聚力,逆势而上,黄茅海跨海通道、京沪高速江苏段改扩建等重点工程开工,延崇高速、京雄高速、千黄高速、永泸高速、深中通道等项目建设可圈可点,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暨雄安新区交通建设以及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重大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为经济稳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源。

  2020年极具挑战,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面对重重困难,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和创新技术展现出强大实力。依托“世界第一拱”广西平南三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等重大工程建设,我国公路交通领域涌现出一系列世界级重大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取得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从多方面助力项目生产。

  随着“四新”技术的不断推广使用,我国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对工程安全、质量等要求也进一步提升。过去的一年里,《公路工程建设标准管理办法》《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关于进一步提升公路桥梁安全耐久水平的意见》相继发布,为进一步规范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促进公路工程技术创新、保障施工安全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只有拥有核心技术,才有话语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离不开中国智造,这是推进公路交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公路交通重大工程是科学技术创新最高成就的综合集成,也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抓手和标志性工程。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重大工程强化创新驱动,用新技术为传统基础设施赋能,在掌握和运用好关键核心技术、带动牵引实体经济振兴的道路上持续发力,不断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源,有力提升了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的能力水平。

  如果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高效快速建成,印证了“基建狂魔”的惊人速度。那么,依托重大标志性工程建设产生的创新科技成果,则切实践行了新发展理念,促进公路建设转型升级,也必将推动中国智造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畅。

  2020年10月正是葡萄成熟时,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南张贾村滨河农庄里,程捧只正忙着收拾葡萄,剪枝、装袋、包盒,嘴上说着话,手上也忙不停。“我手里的葡萄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金田美指,就像现在的日子一样,美滋滋。”

  程捧只所言不虚,她所在的滨河农庄在康大线沿线,紧邻汤河国家湿地公园,如今道路畅通,来采摘的游客越来越多,农庄的效益也越来越好。汤阴县的变化,展现了河南省推进“百县通村入组”工程的成效。2020年,河南各县市均提前完成“百县通村入组”年度目标任务,全省实现近1.7万个自然村通硬化路。

  2020年9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8月底全国已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客车,这标志着“两通”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小康路上决不让任何一个地方因交通而掉队”的承诺掷地有声。

  作为交通扶贫的重要抓手,“四好农村路”建设步伐从未停滞。农村公路连片成网,极大地缩短了城乡之间的时空距离,各地因地制宜推动实施农村公路与产业、旅游等融合发展,深刻改变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社会面貌,并涌现出一批以农村公路为载体摆脱贫困、实现小康、走向富裕的先进典型。

  “微循环”接入“大动脉”,小产业有了大发展。各地因地制宜,适时推动交通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湖南省基本实现25户以及100人以上自然村通组公路全覆盖;河南省全面启动农村公路“百县通村入组”工程;贵州省建成7.87万公里通组硬化路,实现30户以上村民小组100%通硬化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村组为网点的农村公路交通网络已经初步形成,农民群众“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也基本实现。

  为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各地不断推进建管养运协调发展,积极推动将“四好农村路”高水平发展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绩效考核,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出台了推行“路长制”的政策措施,为推动“四好农村路”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朴素话语,既是对修路致富实践的充分认可,也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无论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还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说到底,农村公路建设就是为了让每个贫困群众都过上好日子,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正因为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才推动交通扶贫工作不断取得成功,迈上新的台阶。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十四五”开局之年,期待公路交通项目向进村入户倾斜得更多一些,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更完善一些,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让农村公路为服务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强劲动能。

  “您好,应收取通行费14元。”2020年5月6日零时26分,一辆轿车驶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西收费站,收费员龙玉琴读取CPC卡并向车主说道。这是收费公路恢复收费以来,花垣西收费站服务的第一辆交费车。

  当日零时起,全国收费公路恢复收费,恰逢“五一”假期结束,车流量增长加大了交通压力。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严、细、实”要求,进一步完善措施、规范运行、提升服务,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便捷出行的实惠。

  从2020年1月1日零时全国29个联网省(区、市)487个省界收费站全部取消,到5月6日零时收费公路恢复收费,过去的一年,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运行稳定,ETC使用率超过67%,车辆平均通行速度提高16%,日均拥堵缓行收费站数量减少65%。

  省界收费站拥堵成往事,得益于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的持续推进和攻坚,这也是过去一年交通运输行业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行业治理现代化的具体体现之一。

  2020年,综合交通运输机制体制进一步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等一批重点改革取得积极进展。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的深入贯彻落实,各地正在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养资金保障体系,农村公路管养协同联动、考核激励等保障措施逐步完善。

  机构改革方面,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已有约20个省级公路管理部门出台改革方案、20余个省份综合行政执法机构陆续挂牌成立。名称是机构改革最明显的变化,改革后的公路管理部门一部分延续“局”的名称,一部分改为“中心”。名称不同,职责也不同。例如,河南省交通事业发展中心整合全省公路水路行业建设养护、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事务性工作,山东省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除传统公路、水路之外,将地方铁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养护有关工作整合到一起,体现大交通融合的理念。各地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改革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制式服装和标志式样上,更关键的是,改革将交通运输系统内路政、运政和港航(海事)、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行政执法职能进行整合,对外执法职能更加明确和统一。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近年来,交通运输系统的每一次改革,重点不一,目标都是朝着提高行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方向发展。

  改革一方面有利于政府关系的理顺,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多头多层重复执法等问题,形成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监管有力、服务优质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也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政府资源的有效利用、各部门政策的整合等。另一方面,改革后的政府机构和人员更加精简,促进政府职能不断向社会转移和向地方下放,便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廉洁高效的人才队伍。

  正是将深化改革和守正创新相结合,才能逐步构建适应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指标、政策、标准、考核评价等体系,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制度保障。

  2020年的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广东省车流量比去年同期增长约10%,服务区车位爆满,如厕问题面临考验。

  为此,广东交通集团所属广东通驿高速公路服务区有限公司在其所辖的各主干线服务区及厕所位较少的停车区,增设600个全封闭式临时移动厕所,根据旅客情况变化及时调整移动厕所男女比例设置,提高使用效率,让司乘人员想“方便”时更加方便。

  服务区是公路交通服务公众出行的重要窗口,公共卫生间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服务设施之一。交通运输部把推动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公共厕所建设改造,列入2020年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截至12月21日,全国共建设改造945座公路服务区公共卫生间,占年初任务量的135%,公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美好出行需求,各级公路交通部门聚焦民生保障,着力打造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服务,持续推进公路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再上新台阶。

  现代化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日趋完善、服务水平日益提升,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沿线服务设施总量稳定增长,停车区、服务区真正成为旅途驿站,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得到满足。一批主题特色服务区与旅游、物流、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服务区+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高速公路网通达区县,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已有10余个省(区、市)实现“县县通高速”,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带动经济社会加速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路网织密,公路基础设施运行安全水平同步提升。2020年,交通运输部组织专家对湖北、湖南、广西等8个省区的贫困地区进行调研和实地指导,及时解决公路安防工程和危桥改造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截至12月底,全国完成乡道及以上公路安防工程18.5万公里、危桥改造6692座,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中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安全隐患治理,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公路安全发展的成果。

  车路一体化信息服务系统、品质化智慧服务区、新能源智能充电桩、智能救援服务平台的建成使用,为司乘人员提供了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的高品质出行服务。

  “好走路,走好路”,关乎民生。建设人民满意交通,需要大力提高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

  立足发展实际,公路交通行业从用路者的角度出发,完善公路安全生命防护措施,提升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设施建设水平,拓展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模式,不断满足公众对公路出行安全、便捷、舒适、智能等要求。这充分证明,只有抓住影响服务水平的关键环节,加快推动公路服务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才能将贴近民生的实事好事做细做实,让人民群众在出行路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高速公路沿途布设的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采集到不同的信息数据,经过云控平台整合后,在途车辆行驶情况、道路拥堵情况等通过大屏实时显示,信息也会传递到各个交互平台。”在浙江杭绍台高速嵊州西管理中心监控大厅,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

  以高标准、高要求打造的杭绍台高速先行段,于6月28日建成通车,是浙江省首条开通的智慧高速,为我国智慧高速发展提供了模版。

  2020年,公路交通在由量的积累走向质的提升过程中迈进了一大步。转换发展动能、坚持绿色导向,都是推动行业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所在。

  创新,是行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2020年,更多“四新”技术与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深度融合,聚焦需求、重点攻关,并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广东紫惠高速、都香高速云南守红段的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显示了公路建设的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加速公路养护管理方式创新,全国多个省(区、市)相继推出基于现代通信信息技术的路网运行监测检测体系,加强对国省干线公路事故多发易发路段、高速公路重点路段的动态监控,全面开展预防性养护,不断提高路网安全水平、路域环境标准。

  2020年,绿色依旧是公路发展的亮丽底色。1月22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公路工程节能规范》,为实现公路集约节约型发展、推进公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定下主基调。

  广东惠清高速、陕西平镇高速……2020年建成通车的多条绿色公路,从工程前期的生态选线,到建设过程中的环保节能创新技术、管理办法的应用,都在统筹考虑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环节,每一步推进都是一次对加快实现碳达峰的探索。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规模、运量均位居世界前列,公路发展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也在快速缩小。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公路交通不断将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融入细节。

  一方面,绿色公路建设标准和评估体系已基本建立,绿色公路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公路行业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牵引作用,深化北斗系统的行业应用,加快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公路发展的深度融合,新业态与公路行业的融合发展日趋紧密。

  站在新起点,新形势对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需要公路人牢牢把握时代机遇,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消除短板与瓶颈,完善体系,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为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支撑保障。